top of page
搜尋

人物專訪:京都大學生物博士 Andy Chang

  • 作家相片: Benny Liu
    Benny Liu
  • 2015年7月20日
  • 讀畢需時 6 分鐘

Andy 除了擁有豐富的產業背景之外, 也精通英日國台語多種語言, 他擁有台灣理工專業, 到日本京都大學取得生物博士學位後前往美國馬里蘭大學做博士後研究.

回到亞洲後曾擔任:

日本Combimatrix 事業開發部長

日本 Affymetrix 技術開發

亞太區的技術銷售 Director

Andy 在台灣日本美國都待過, 這是非常難得的經驗. 可以跟我們分享台灣和日本以及美國生技產業的一些差異嗎?

台灣大家一談到生技, 就認為是一個趨勢, 台灣對於生技的定義比較廣泛. 但是缺點是在於不管什麼都可以被叫做生技, 在國外是沒有那麼廣義的. 在台灣健康食品都可以被拿出來叫做生技, 只要你做出來的產品和人的健康有一點關係, 就可稱為生技產品, 稱為生技公司, 這個其實是不合理的. 此外, 雖然生技發展是一個趨勢, 但是台灣生技發展和國外的接軌沒有那麼緊密,有一些新的技術, 一些新的做法要進到台灣, 其實沒有那麼快. 那可能也是因為台灣市場相對沒有那麼大, 導致外商沒有那麼那重視這個市場, 所以有一些東西他們導入時已經比外面晚了一年多甚至兩年. 比如說日本已經開始做這個東西, 台灣可能在一年多兩年多以後才開始有這個 Idea 開始做這個東西.

而美國本來就是生技產業最主要的市場, 不管他是在研究上還是在生技產業上都是領先全球的. 就算美國美商他都會把生技產業分成美洲區, 歐洲區, 亞太區. 永遠美洲區,美加這部分都是最大的一塊, 跟人口沒有直接成正比, 但目前還是最大的一塊. 所以他們資訊當然是最快, 研究方式, 概念也都是最快. 日本來說的話, 就是有一些新的東西會緊追在後面, 但有一些東西又不一樣,日本他們對研究新的技術接受很快, 要把它運用在診斷醫療上的話, 他們的接受度其實是比較慢的.要經過很多的磨合, 日本學會的磨合, 以及倫理的問題, 是比較保守的. 而對於基因檢測的技術, 他們是沒有做很明確的規範,甚至有很多東西都是沒有規範的, 而實際上他們的規範是學會上給他們的一個guideline, 這個guideline來說都是要進入學會才會有聲望, 大家都會跟進,而說實在法律上沒有規範也沒有人知道怎麼樣去規範他, 這是比較大的問題.

其他的不同

一般來說美國他們比較多元. 而日本在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基因表現的藍圖上面的研究很多, 大約有6-7成, 比起美國有更高的比例. 所以他們在基因表現上有很多比較先進的研究 , 比如說利用它來做癌症的研究, 癌症的預測, 癒後的預測, 有效的用藥選擇治療等等. 都可能透過這樣的方式去了解.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基因表現藍圖的應用範圍

基因體Genomic 的研究, 分成RNA gene expression, DNA, copy number variation. 而這些可以用來做 prenatal screening 產前檢測, preimplantation screening (PGS) 胚胎著床前染色體診斷, postnatal 產後新生兒的診測, 以及cancer stratification 癌症分類, Prognosis 癒後追蹤, 以及根據copy number marker拷貝數量標記去找出 actionable marker 可針對的標靶去投入不同的藥, 去達到 precision medicine 精准用藥的目標, 這我想這是全世界的發展方向.

此外DNA 還有 Genotyping, 做SNP (DNA序列中的單一鹼基對變異) 的或是DNA比較小的變化的檢測,這樣東西比較常用在我們常用的基因檢測, 這些東西在日本走得很快, 令人很意外的很快!

為什麼SNP基因檢測這方面日本的腳步比較快

原因是有一些新興的公司他很快地走出來, 沒有被學會拘束, 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學會在管這東西,學會不會管到所謂健康檢查這東西, 他們自己成立抗老化學會,而許多大公司也跟進,比如說 DeNA, Toshiba東芝,和 MTI 手機軟體公司, 這樣子漸漸起來. 在日本你在樂天或亞馬遜等一些網站上可以買得到基因檢測的產品. 價錢大概在30000日幣 20000日幣, 或10000日幣以下, 和台灣作法完全不一樣, 這當然跟台灣的法規有關係以及台灣主要透過醫生醫美或是一些小診所去銷售高消費族群. 日本的看法是SNP只是一個RISK風險的評估. 不是一個確定的診斷, 比較類似是保健的產品. 而日本國民對這有一定程度上的認知, 政府也有一定的認知. 但在台灣並沒有一定的認知什麼是SNP, 什麼是風險評估而不是診斷. 他們覺得不能定義所以他們就不敢做也沒辦法執行.

現在亞洲中國崛起, 東南亞也起來, 接下來日本將來將會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如同前面提到日本在應用上會比其他亞洲國家快了一些, 但是也不完全在日本. 因為中國市場很大.所以很多生技廠商在中國花了蠻多的心力, 舉 Affymetrix 的例子來說,在這兩年在中國就加了很多的人力去開拓中國市場. 所以反倒比起台灣,雖然在某些硬體建設只比台灣快一點, 他們在生技上面所得到的一些新的資訊跟資源可能已超過台灣. 因為大公司重視的市場是不一樣的, 他們會投一些新的東西在那個地方.

而 Regulation 法規 來說每個國家不一樣, 你走的速度畢竟還是不一樣.日本目前還是最領先. 以DTC, Direct To Consumer 的 SNP 的基因檢測來說, 這方式在日本走得最快, 最多最蓬勃發展的, 甚至他們會把目前的一個經營方式賣到中國去. 現在已經有好幾個公司讓日本的經營模式建立在那邊, 測出的結果他們只要翻譯然後轉成中文就可以. 所以他有一個中文的平台. 這些都會慢慢出來. 那有些公司他們現在做的就是日本人種的測試, 所以他的SNP 測試是針對日本的基因型, 所以到其他地區他們也會需要針對當地的人種的基因型做一些設計去符合當地的現狀.

我有看到一些趨向就是他們慢慢的往亞太開始擴張, 對日本來說最好走的就是台灣. 很友好,接受度很高所以測試市場水溫台灣是個很好的選項.

Andy博士對於接下來5-10年基因的運用是在臨床或是人類的生活上會有哪方面比較好的發展

基因的運用其實一個最大的是癌症

現在用標靶等等都是治標不是治本. 癌症現在有很多種做法. 很多人去看癌症都是已經有症狀出現才去看癌症. 但 Expression profiling 可以預測癌症. 不管你是 messenger RNA 的 profiling 或是 microRNA 的 profiling 都是是蠻先進的趨勢. 一個 profile是代表一種癌症, 抽血的話血液裡面有些固定基因的 profile 會變化. 而像我剛剛提到的 copy number variation, 比如說癌症細胞的 EGF-2這種基因的 copy number 可以跳到30倍甚至50倍, 這些都是很固定的 marker, 如果你是有癌症的話這樣會比較容易預測到癌症. 除此之外癌症有不同的 subtype , 不同的 subtype 他每一種的癒後又不一樣, 有些可能癒後比較好的, 有些比較不好, 透過 profiling 可以分型不同的癌症, 去作投藥, 就會很正確的去醫治癌症.

另外一個就是生育

胚胎培養選擇放進去的細胞可以設計你的小孩, 更可怕的是將來你可以去改變小孩子的基因.

這是可以預見的未來,但以好的方向是可以去避免不正常的小孩, 尤其是父母親是帶因者carrier 時他們有很大機會會有不正常的小孩, 所以我認為基因的運用在癌症或是生育這方面會有很大的貢獻, 會有很大的變化.

而我也很期待這方面的發展!

 
 
 

Comments


bottom of page